您好,欢迎光临泸沽湖国际旅行社网站!
首页> 民族风情 > 泸沽湖有怎样的民俗风情?
泸沽湖
民族与居民泸沽湖水丰地肥,很早就有人在此聚居、耕种、生衍,沿岸及其周边居住着摩梭族、汉族、彝族、藏族、普米族、壮族、纳西族等10余个民族,其中以摩梭族人口最多,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布的中国56个少数民族中并没有“摩梭族”。1956年9月,宁蒗县官方曾宣布全县有 12个民族,其中就有摩梭族。1990年4月,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在七届十一次会议上认定云南境内的摩梭人是纳西族的一个分支,确定为纳西族摩梭人,而不是摩梭族人,人口信息亦归入纳西族范畴。在四川一侧,官方则认为摩梭人是蒙古族的一支,将其划定为蒙古族摩梭人。
摩梭人
泸沽湖是中国摩梭族人的核心聚集地,湖边的摩梭人至今仍然保留着母系氏族婚姻制度,其典型民俗为走婚。无论是到过还是未曾到过泸沽湖的游客,在他们的印象中泸沽湖与摩梭人一般是相联系的,摩梭族人的走婚和母系氏族风俗是吸引世人往泸沽湖观光的重要因素。摩梭人沿袭走婚习俗,与母系氏族的社会现象类似。
出生于泸沽湖畔的肖淑明(1927年-2008年)是1940年代末期泸沽湖地区很有影响力的汉族女性,也是中国大陆电视剧《风云泸沽湖》中李暮雪的原型人物;杨二车娜姆则是生于泸沽湖畔的摩梭族家庭的女作家。
木楞房
木楞房是泸沽湖畔很有特色的民居建筑,采用去皮后的圆木作为房屋主材,整幢房屋不用钉卯,也没有砖瓦,防震效果非常好,是摩梭人最常见的居所。木楞房为围合式布局,类于北京市的四合院。房屋内部有阁楼,待走婚的摩挲女子通常住在楼上。
情歌
泸沽湖情歌是流传在摩梭青年男女中表达爱情的歌曲,也是他们实现走婚的重要环节之一。情歌旋律优美,歌词纯朴,感情真挚,通常在摩梭人大聚会时当众演唱,男女青年以歌声寻觅自己的情侣。泸沽湖传唱的情歌曲目中,以《小阿妹,小阿哥》最为知名。
宗教与葬俗
泸沽湖畔是宗教信仰高度普及的地区,这里的摩梭人是一个宗教信仰族群,几乎人人都是宗教信徒,宗教信仰已经深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达巴教与藏传佛教是摩梭人信奉的主要教种。格姆女神庙是摩梭人的宗教圣地。摩梭人虽然与许多藏族人一样信奉藏传佛教,但与藏族人死后进行天葬的习俗不同,他们的葬俗是火葬。摩梭人的宗教观认为人死魂在,而且与在世的人有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