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泸沽湖国际旅行社网站!
昆明-大理-丽江-泸沽湖之旅不仅是一次欣赏云南美丽风景之旅,更是一次领略不同民族独特风情的文化之旅,于我而言,在饱览高原秀美景色的同时,更多的是民族文化、风情的了解与体验。
大理是白族自治州,丽江是纳西族聚居的地方,泸沽湖则是摩梭人世代生活的家园。从丽江至泸沽湖,途径宁蒗县,它则是彝族自治县。同样,昆明向东的石林县,也是彝族自治县。两者还有所区别,宁蒗这边的彝族成为黑彝,石林那边的彝族称为白彝。所到之处,导游都详细的介绍各个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尤其对于青年男女的不同称呼、当地婚俗介绍的比较详细。如白族称呼女子为金花,称呼男子为阿鹏哥;彝族称呼女子为阿诗玛,称呼男子为阿黑哥;纳西族称呼女子为胖金妹,称呼男子为胖金哥;摩梭人称呼女子为小阿妹,称呼男子为小阿哥。由于历史的原因,少数民族地居大多偏远,物质生活条件相比中原内地差了不少,但他们生活得一点都不沉闷、悲苦,他们大多能歌善舞,多才多艺。他们表达感情的方式多是以歌曲、舞蹈来进行,我们以往在影视上看到的对歌求爱的方式,看上去显得是那么的潇洒、浪漫。这次去泸沽湖,导游是一个摩梭族小伙子,嗓子很棒,唱歌很好听,他教我们一首摩梭族情歌,歌词如下:小阿妹,小阿妹,隔山隔水来相会,素不相识初见面,只怕白鹤笑猪黑。阿妹 阿妹,玛哒米,玛哒米,玛哒米。这只是其中一段,其中玛哒米是摩梭语我爱你的意思。歌曲唱来浪漫而多情,很是动听。
纳西族与摩梭人的独特之处在于她们仍是母系社会形态,有个说法:丽江是女人的天下,男人的天堂。纳西族的女人掌握家庭财政大权,同时兼管各种内外家务,男人则是要掌握琴、棋、书、画、烟、酒、茶七门技艺。看上去跟我们汉族有些倒个了,有意思的是那边的少数民族称呼汉人为水又族,是将“汉”字拆开来读,为什么要这样,至今不得要领。摩梭族的婚俗是“走婚制”,男不娶,女不嫁。这点在某些人的有意无意的传播中,就变成了摩梭族似乎是一个对性混乱、随便的民族,听导游仔细讲解,才知其实不然。仔细想来,这种社会形态、家庭组成形式有时反倒有合理之处,我在这里不细介绍,有兴趣的朋友到网上仔细了解一下,我在这里只辟一下谣,走婚制决不是你所想象的性混乱,而是一种独特的婚姻方式。
普世精神和价值观认为人人应当生而平等,不应因经济、文化的发达程度、人数的多寡来评价、对待一个民族,因此少数民族应当得到尊重和保护,特有的文化和习俗应该保留和保护。但我担心随着交通、通讯、信息的发展,尤其是无孔不入的商业介入,原汁原味的文化和习俗会慢慢变味甚至消失。人类有能力登上月球,世间存在世外桃源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小了。我的困惑在于人类发展到今天的文明程度,不可否认科技进步的作用,但人类有时很矛盾,对于旧有的东西,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是出于恋旧或者怀旧情结予以保留,还是任由现代文明的冲击,任其自生自灭。抑或两者皆不可取,我们眼下的世界应当就是历史上各种观点、声音反复较量、角力、妥协、和解的结果。
对于这些遗存的未来,我还是有深深的担忧,因为我感觉原汁原味的东西确实在慢慢变味或者渐渐在消失,未来究竟会怎样?只有历史会给我们答案。
纳西族老人在跳舞
摩梭人在进行舞蹈表演
漂亮的摩梭姑娘,众人争相与其合影留念
务比里寺的喇嘛在悠闲的喝水
泸沽湖边船头上的摩梭姑娘
银饰店里穿彝族服装的姑娘,银冠很漂亮
烟枪
穿着民族服装照相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