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泸沽湖国际旅行社网站!
12年前,当时的丽江行署即开始征收一项面向“游客”的“古城维护费”,从最初的20元,涨到现在的每人次80元。现在,当丽江的财政危机越来越深重时,政府打算征收一项新的价格调节基金。不难想象,这笔钱最终也将落在游客身上。 (CFP/图)
一项酝酿4年的收费计划,正在丽江引起争论。
当政府遭遇财政危机时,该如何在支出与收入之间寻找平衡?工业依然是税收主要来源的税制背景下,一个城市的“蓝天白云”之梦,能否敌得过“无工不富”的现实?
“割肉”也要选时机如果按此执行,每年预计收取的金额将达6000万元。
一个名为“旅游价格调节基金”的行政性收费项目,已经名义上通过了丽江市政府常务会议的审议,但尚未向社会正式公布。
在南方周末记者获得的这份《丽江市设立旅游价格调节基金的基本方案(送审稿)》中,几乎所有旅游产业链上的参与者——旅行社、星级酒店、客栈、旅游车、购物店、演艺公司,都在征收范围之列。之所以说几乎,是丽江旅游的著名场所“酒吧”,并未在目前的收费之列。
收费方案由丽江市发改委和丽江市旅游局共同起草。从开始调研到市政府常务会原则通过,方案已在王菊秋的案头摆了4年。
王菊秋是丽江市发改委主管价格的副主任,该收费计划的主要推动者。
“基本就是要征收了。”对于南方周末记者“究竟何时开始征收”的提问,王显得犹豫不决。本来,丽江打算在2013年上半年征收,但中央的八项规定一出来,旅游人数锐减,整条产业链收入都在减少,这让新的收费变得困难起来,“你一大刀把人家的肉砍下去,是不行的,要慢慢地来”。
事实上,这项收费计划已经整整酝酿了四年。理由是,“到了旅游业反哺社会的时候了,这也和中央收入再分配的精神是合拍的”。
王菊秋说,近20年旅游业高速发展后,丽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旅游产业链的10万从业者直接或间接受益,但也有不少人不仅没能从中得益,甚至还反受其害——旅游业的一个结果是高物价,居民都得承受“物价之痛”。
每年春节、中秋节,为了防止物价飞涨,丽江市发改委都要建平价商店。以往这些钱都是财政直接拨,用王的话说就是“我直接去找市长要”。这笔钱,2012年是47万,2013年则给了50万,因为丽江还是“吃饭财政”,“要得很艰难,做得也是蜻蜓点水”。
一次,王菊秋到海南旅游,发现宾馆收了一笔价格调节基金,她就向当地发改部门了解相关情况,大受启发,“丽江也可以收一笔钱,用来平抑物价”。
为了让收费有法可依,王菊秋找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又向黄山、三亚等已经征收的旅游城市取经。
在呈报给市政府常务会议的送审稿中,针对不同类型的旅游企业,制定了不同的征收标准。如果按此执行,每年预计收取的金额将达6000万元。
四大融资平台困境这四个景点以国有独资公司的形式,分别掌握在四个管委会旗下,实际上也是丽江最为重要的地方融资平台。但它们都已负债累累。
一笔每年6000万的收费,对丽江财政意味着什么?
根据丽江市财政局提供给南方周末记者的数字,2012年,丽江市财政总收入完成55.54亿元,减掉上划部分之后只剩38亿;而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完成数是106.74亿元,也就是说这一年丽江的财政支出,接近一半是赤字。
土地是地方财政通常的支柱,但在丽江并不给力。丽江国土局信息显示,2008年至2010年,土地出让金不过几亿。
除了财政收入总量不高,支出压力大,丽江财政还面临着巨大的债务负担。
南方周末记者获得的一份签署于2011年的《丽江市发改委、丽江市旅游局关于对丽江市设立旅游价格调节基金的建议》中称,“市政府为建设国际精品旅游胜地,把玉龙雪山门票、古城维护费作抵贷款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贷款金额已达22亿元。”
在丽江,大部分旅游资产都已经开放给社会资本,掌握在政府手中的只有知名度最高的四大景点——古城、玉龙雪山、泸沽湖和老君山。这四个景点以国有独资公司的形式,分别掌握在四个管委会旗下,实际上也是丽江最为重要的地方融资平台。
比如,2012年7月份,丽江古城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这是丽江资产规模最大的国有独资企业,也是重要的融资平台——发行了一笔7亿元的政府债券。债券招募说明书中载明的资金用途,是丽江市2011年度保障性安居工程、福慧路西段环城西路项目和狮子山环境整治。这笔7亿的政府债券将于2013年6月起,由市财政按期逐年还本付息。
“主要是发改委操作的,融到的钱也基本被政府拿去用了。”古城管委会一位副主任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不过,现在这些融资平台都已经负债累累。
丽江市古城管理局提供给南方周末的数据称,截至2012年,仅古城有限责任公司贷款余额就达7.98亿。在其负债中,除了自有资产,还有代丽江市政府融资的债券7亿元,以及代丽江市政府融资的另外2亿元。
玉龙雪山管委会副主任徐湧涛对南方周末记者称,作为政府的融资平台,玉龙雪山开发公司负债压力过高,给公司经营带来风险。公司承担的银行贷款,最高时达12个亿,主要是政府融资平台在用,目前公司的银行负债在七八亿,每年门票收入的57%都直接被扣掉还贷了。
丽江市财政局提供的数字也显示,截至2012年底,泸沽湖景区的债务余额是5800万。
就在财政如此捉襟见肘之时,丽江的投入却依然还在增加。
发改委副主任王菊秋称,2012年丽江基础设施投资就投入了300亿,仅机场改扩建一项,就投入了10个亿。此外,丽江到大理、丽江到攀枝花的高速公路也耗资不菲。最近两年,丽江更是投入了近10亿元创办园林城市,“各方面都要花钱”。
在一个旅游市场的培育中,有一些投入在中国现实中往往必须由政府财政承担,比如开通航线。
毫无疑问,交通的便捷程度决定了发展空间。为了让世界各地的游客以更快、更舒适的方式抵达,丽江提出了“周边5个城市、国外5个城市、5个旅游景区”的通航计划,为此每年要给各个航空公司补贴近3000万。
这些投入,对于丽江的长远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因此,现在在丽江各级政府中,争取贷款都是重要的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