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泸沽湖国际旅行社网站!
4.租车:推荐在当地租越野车出发,或者至少车队由越野车和轿车组成(轿车底盘低,如果遇到部分路段修路的情况,车会颠到散架)。在满洲里市到处都能找到出租自驾车的旅行社或旅游公司,而旅游旺季的时候,酒店门口停满了越野车队,场面相当拉风。
5.路况:呼伦贝尔草原总体路况都是非常好的,特别是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路况,更适合自驾车进入。如果没有遇到部分路段重修的情况,草原自驾的路都是那种蜿蜒起伏、一直铺到天边去的顺畅。
6.车队建议配备:导航仪(因为岔路太多),好的备胎、机油、拖车绳、千斤顶、对讲机。
7.吃:草原的居民多为蒙古族,餐饮以肉类食品居多,手抓羊肉、烤全羊,都是令减肥一族抓狂的盛宴。
8.住: 出发前应该预定好酒店,从这个自驾线路来看,满洲里、阿尔山市、海拉尔、包括金帐汗部落都可以住宿,在金帐汗主要是蒙古包,想住标间的还是要回到城市。
那拉提草原哈萨克牧人的领地
撰文、摄影/野虎、扬子
在无数描写和赞美新疆的词句中,有一句平常而贴切的话: “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如果允许我添上一句,我想说,“不到那拉提,不知天山腹地还有一片天堂草原。”在那里,我不仅见识了纯净如明珠一般的那拉提草原,更有幸可以追寻着哈萨克牧人的足迹去探访驯鹰人的生活。
那拉提坐落在天山深处的谷地,近处是哈萨克毡房,远处是天山的雪峰。
天山下那片绝美风光
我是和野虎一起去的那拉提,他喜欢摄影,也喜欢传统文化,但更喜欢冒险,新疆他比我熟悉。从他那里我获得了有关那拉提驯鹰人的一些线索,我很感兴趣。于是,我们便从乌鲁木齐出发前往那拉提。那拉提大草原在天山北麓巩乃斯的一个峡谷间,是全国四大高山草原之一,也是我国哈萨克族聚集的最大牧区。这里的水草丰盛,牛羊肥壮,景色优美。这片草原没有衣着光鲜的游客,也没有一辆接一辆的旅游大巴车,显得原始、宁静。屏气凝神时,我甚至能听到风吹过草叶时的沙沙声。
我们继续向那拉提草原腹地深入。峡谷草原那拉提,在巍峨壮美的雪峰下静静沉睡,巩乃斯河顺河谷缓缓而流,山上覆盖着落叶松和各种高山植物,山坡下是大片的牧场草地,古老的胡杨树点缀在清澈的河边。很多人都说那拉提大草原浓缩了天山自然风光的精华,可与瑞士阿尔卑斯的牧场风光相媲美。我没去过瑞士,当然也无从谈起它们之间的可比性。但我认为,眼前的这片草原无疑是最美、最迷人的。
一个小时后,我们的车正在去往恰普河夏牧场的高岭上驰骋。当汽车停靠在恰普河夏牧场的大草甸上时,我竟独自一人撒了欢儿似的奔跑起来,跑累了我就躺在青草上。当风吹过时,感觉我的身体像漂浮在海上的小舟,加之一股脑来袭的鸟语花香,差一点让我就此睡过去。朦胧中,几只猎鹰似在我的头上盘旋。牧场的一侧,星罗棋布地分布着一些哈萨克牧人的毡房。朴实憨厚的哈萨克小骑手,迅猛敏捷地掠过我们。更远的地方,绵羊成片,奶牛成群,牧人的欢叫声、口哨声此起彼伏……仿佛他们正沉浸在盛况空前的那慕达盛会现场似的。这般景象明确无误地告诉我——这儿才是真正的哈萨克大草原,哈萨克人的原乡。
拜访哈萨克驯鹰人
当我们来到一个哈萨克牧民的畜牧点时,一位满脸友善的哈萨克族老人迎了过来,这就是我们要拜访的驯鹰人——苏尔坦拜木哈别克。他今年56岁,年轻时曾经是那拉提一带有名的驯鹰把式。苏尔坦拜老人留着长长的山羊胡须,戴着民族礼帽,走路的速度很慢,像个病人,但一骑上马,就如同变了一个人——斜跨屈身,指挥他的坐骑驰骋在辽阔的草原上。
苏尔坦拜的房子是用木材和泥土建起来的固定住房,房屋建在高坡上,可防止被冬季的大雪覆盖。只要准备好充足的燃料,他们全家便可坚持整整一冬天。每天早晨,苏尔坦拜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羊群从暖棚里赶到山坡上去吃草。除此之外,苏尔坦拜老人还要从事一项工作——熬鹰。说起老鹰老人不无自豪。据老人讲,居住于那拉提草原的一些传统哈萨克族居民传承了祖先驯鹰的习俗,至今仍保持着驯鹰和狩猎的文化传统。老人告诉我们,如今随着牧区经济的发展,养起了成群牛羊的哈萨克族牧民们再也不用靠猎鹰捕猎来维持生活,愿意养鹰的年轻人也就越来越少了。因为驯鹰人要想养出一只出色的猎鹰,必须投入全部心血,像对自己的孩子那样去精心喂养、悉心关照。比如,为了让鹰能感受到主人的气味,驯鹰人要经常给鹰喂自己的唾液。驯鹰人还要不停地对着猎鹰说话,这样自己的声音才能印在鹰的脑子里,以后猎鹰才能识别出并只听从主人的命令。
老人还尝试着使用各种方式向我们诠释哈萨克牧人的古老传统,我完全能够体会老人的愿望,他真的十分希望哈萨克人的驯鹰技巧得以继续传承下去。因为,在哈萨克牧民珍爱的事物中,他们会永远选择蓝天和草原,牧人的生命经历,也蕴涵在这片辽阔与高远之间。
山花遍布草原,躺下来便阵阵花香袭来,差点睡过去了。
苏尔坦拜老人说,这种猎鹰大致属于隼类,也称海东青,成年后体重可达十二三斤,通常母鹰比公鹰更凶猛。
作者手记
我很羡慕在那拉提牧场草原里生活着的、热情奔放的哈萨克人,还有被他们称作“宇”的白色毡房。因为,这里纯朴而原始的哈萨克牧人依旧保持着自己祖先传承下来的古老的技能和传统的生活方式,比如放牧和狩猎。